这边暑假的长该账单还没算明白,接着又被开学“三件套”割了一波肉 。师送
小天才手表、教师节红AI学习桌、包起步上不封智能学习笔,长该有没有用先不说,师送反正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,教师节红买就对了!包起步上不封
现在养个孩子到底多费钱 ?
但凡去学校门口采访一个家长,长该他都能给你吐槽个半小时不带重字儿的师送 。
学区房 、教师节红补课费、包起步上不封送礼 ,长该成了压垮现代家长的“三座大山” 。
尤其是年轻的家长 ,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,通常都是煞费苦心。
图源:网络
一微博网友发文吐槽 :“还完这个月的房贷,叫了特长班补课费,准备好两个孩子老师送礼的钱,两个月工资没了 。”
一年一度的“教师节”就要到了 ,“送不送礼”,“送什么”,“怎么送”,成了对家长们的情商大考验。
做好了 ,老师满意,孩子开心,家长放心;稍有差池,整个学期都会被捆绑在焦虑之中。
好好的一个教师节,怎么就成了家长的噩梦 ?
“2000起步,上不封顶 。”
某五线城市小学入学 ,第一个学期的“教师节”的标准 ,让无数网友破防 。
一个班50人,一人2000元,算下来那可就是10W......
这位网友在网上发文吐槽,称自己是从外省嫁到了东北 ,孩子正在上小学 ,但是越临近开学自己就越焦虑 。
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家长群攀比成风,尤其是每一年“教师节”多少都得给老师表示表示。
一开始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各方面很优秀,不需要做这些无用功 。
直到她发现自己家的孩子一个学期下来都坐在班级的后面几排,从来没有调过座位。
有关系好的家长曾经私信提醒她:“别的家长都送,你不送 ,等着老师给你家孩子“穿小鞋”吧 !”
图源
:小红书
关于教师节送礼越来越卷 ,家长们从反抗、质疑到妥协 ,慢慢达成了一种共识 :孩子上学就是要送礼的 。
从小给老师送鲜花 、送贺卡的孩子 ,如今成了家长,开始给老师送卡、送钱 。在养娃的这条路上 ,他们永不服输。
“教师节”送礼能有多卷 ?
某红书随便一搜 ,网友们的留言内容简直是刷新三观。
“幼儿园家访送礼1k,教师节又是1500,打两份工也养不起 。”
“三年级新换了班主任 ,要求开学前拿班费给她买一套新的办公桌椅,闻所未闻!”
“就没见过敢不送的,但只有极个别不收的。”
坊间甚至流传,在沈阳,大东区500起 ,铁西1000起,其他2000起......
送礼都能送出区域鄙视链。
图源 :小红书
送钱、送卡这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,有范君身边一朋友,几个家长凑钱给老师提了一辆20W的车。
难怪有网友评论:“这个学我们是上不起了。”
而最可怕的是 ,一旦孩子在中途又换了新的老师,所有打点付诸东流,家长们又要从头来过。
家长们苦送礼久矣 ,为何偏偏还要卷个不停?
有范君问了身边几位朋友 ,基本平时都很佛系 ,可是一旦孩子上了学,就无一例外被迫被卷入风暴。
用他们的话说,没人想比 ,只是身不由己。“我们不求多好,只求孩子在学校能和其他孩子一样 。”
甚至有家长表示 ,给老师送礼不图老师记住 ,只求“不被老师记住“。
就这样,“区别对待”成了大多数家长们的“七寸”。
虽然有诸多抱怨和无奈,但是就像一开始说的那位网友,身处这样的圈子,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?
图源:《夏洛特烦恼》
“如果说只是自己被家长踢出班级群还能接受 ,但如果真的因为送礼让孩子遭受老师白眼,真的是不值 。”
网上一位家长因为没有响应“家委会”的号召,最后孩子的名字被放大单独加了一个黑框贴在群里。
起因是开学了,家委会决定以班级名义统一给老师采买礼物 ,因为要启动班费 ,所以提前征集各位家长的意见 。
图源:小红书用户
在很多家长心中,对家委会的总结:嘴甜 ,事也多。
图源
:朋友圈
网络上对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神奇组织也是诟病许久 。
本来是为了孩子更好成长,方便家长与老师学校沟通建立起组织,久而久之却变了味道,成了一些“现眼包”的秀场 。
利用职务之便搞好和老师的关系,转过头就孤立某某学生 ,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。
图源 :《三十而已》
家委会有权利自行决定拿班费买教师节礼物吗?
答案肯定是没有 。
对此 ,一家委会家长就现身说法 。
图源:小红书
可即便是“征求同意”,家长们内心就毫无想法吗 ?
图源 :小红书
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价值认知 ,本来送礼和不送礼大家都可以心安理得。
可这种个人行为一旦成了集体作战 ,甚至牵扯上了孩子在学校的“前途”,就使得“教师节送礼”这个难题变得错综复杂。
此前,广西柳州一家长就因为反对凑钱送礼给老师被逼退群。
图源:微博
家委会的热情张罗 ,变相成了对家长们的道德绑架。
这种典型的越界,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老师平静的教学生涯开了一道口子,最后让尊师变成了坑师。
在“双减”的背景下,教育部门从上到下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“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”专项整治。
图源
:教育部官网
尤其是在开学和教师节这样的节点 ,各种举报电话此起彼伏 。
此前,一老师手滑将送礼清单误发家长群 ,最后断送了职业生涯 。
图源 :网络
在这张被误发的照片里,一共写了15人的名字,每个名字后面都有相对应的金额 。
图源 :网络
事情闹大了之后,县教育局很快就此事成立了专项调查组 ,最后当事人被停职 。
而这种行为 ,在某种程度上也伤害了那些辛苦教学,不收礼的好老师。
对于这些老师来说 ,“如何在教师节拒绝家长送礼”成了一个大难题。在某红书 ,我们能够查到“老师拒绝收礼话术”的相关帖子。
貌似对于送礼 ,老师们也都在喊冤? !
图源
:小红书
在豆瓣甚至有一个教师小组,很多老师都在上面分享自己不收礼的一些经历 。
对此,一位网友在下面的评论亮了:不收礼的老师都在豆瓣教师小组。
家长指摘老师收礼,老师指责家长攀比 。
那么争相给老师送礼这样的歪风邪气 ,到底是谁带坏了谁呢 ?
在古代,学生向老师缴纳学费,相当于买断了老师的私人资源 。因此,送礼和收礼都属于私人行为 ,双方自愿 ,无可厚非。
但新中国成立以后,教师工资由财政拨款,教育成了公共资源 。
更不要说我国从1986年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,到了21世纪又提出“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” 。
上个世纪90年代 ,教师节礼品多是学生亲手制作贺卡,成本1-10元不等 。
2000年后 ,教师节经济开始盛行 ,送礼成本增加到几千甚至上万元 。
就这样 ,收礼的老师将教育公共资源变成了自己牟利的工具。
一面假意拒绝,一面私相授受。就像某位家长说的:如果你不收 ,谁能送得出去 ?
图源
:《放牛班的春天》
说到底,教书育人是个良心活 。
曾几何时,有范君学校的围墙上写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: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。
杜绝不正之风,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,更是每个人想要守住教师这份高尚职业的体面 。
文末讨论:如果你是家长,教师节会送礼吗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