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能徒步、加速跑慢跑、何建骑行,管城还能成为日常的市绿设折射出绝美打卡背景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,道建城市绿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发展一部分 。来看个数据 :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,理念截至目前 ,加速跑全国已经建成城市绿道超过9万公里。何建近年来城市绿道建设不断加快 ,管城那么 ,市绿设折射出什么样的道建路才算是城市绿道 ?城市绿道如何建 ?建成后又该怎么管 ?城市绿道建设“加速跑”,这体现出哪些发展理念?
究竟什么样的发展路才算是城市绿道 ?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规划设计导则,“绿道”是理念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,串联城乡游憩、加速跑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,以游憩 、健身为主 ,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。
那么,像可骑行可慢跑可赏景这样的功能特色,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实现?其中一个关键字就是“串”。一条条绿道如何把城市中的自然山水人文串联起来?城市绿道具体如何建?来看看北京和青岛的做法。
可骑行可慢跑可赏景 城市绿道如何建?
如何让绿道更好地为出行提供服务?北京在绿道建设之初,就注重通过规划将绿道与周边结合成片。前不久,北京市一段39公里的绿道的项目建议书获得北京市发改委批复 ,这段即将建设的绿道 ,要串起沿线约320个居住区、4处产业园 、7处公园绿地。
目前 ,北京已建成绿道总长约821公里 ,其中中心城区约210公里。随着新建改造里程不断延长,绿道逐渐连线成网,再连网成片 ,更多市民可以在上面休闲 、健身、出行 ,享受家门口的新鲜绿意。
而在青岛即墨 ,自从市民刘程程家附近的沿河绿地建成后 ,她就从开车上下班改成了自行车骑行通勤,不仅路上的时间缩短了,还能一路上欣赏四季美景 。
墨水河公园是即墨中心城区最大的开放式公园,为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有良好的“绿色”体验。当地依托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工程 ,同步规划建设了约40公里的沿河绿道,让“绿色福利”持续升级。
青岛市即墨区市政和园林环卫服务中心 王玉婷 :这40公里的沿河绿道,在原有步行道的基础上,又融入了体育运动、休闲旅游、交通出行这些功能板块 ,不仅连接公园 、河畔 ,还串联起了市民家门口的绿色通道。
串起服务网 城市绿道怎么管?
城市绿道,好看只是一方面 ,而要想实现好玩好用 、传承文化 、保障城市生态安全这些重要功能,就要从管理上发力了 。那么 ,城市绿道如何串联起各类公共服务点位?建好后的城市绿道又该怎么管 ?来看看江苏徐州和四川成都两地的探索 。
在江苏徐州 ,前不久刚刚全面开放的和平路绿道 ,是主城区的首条绿道 。当地在改造之初 ,就确定了增改小场地、融合大场景的原则 ,为市民们构建一个可休闲 、可体验、可健身的城市休闲绿色廊道空间 。
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园林处副处长 李瑞 :和平路绿道按照“轻装修 、重装饰”原则 ,分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活动空间 ,让城市绿道与生活融合,满足各个年龄层居民需求。
而在四川成都,当地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500余公里,1500多个公园在城市中星罗棋布 ,植入文旅体及科技设施3500余个。近几年来,依托绿道 、公园等绿色资源和开敞空间,成都统筹布局了超过1700处文体旅商设施,全面提升42个商圈 、63个特色商业街区的服务 。在绿道的串联下 ,城市成为公园,公园又是家园。商店、书坊 、花店、咖啡馆分布于绿道之间 ,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 。
目前 ,成都市以“景区化、景观化、可进入、可参与”的理念 ,规划形成了区域级 、城区级 、社区级绿道体系。借助这一条条绿道,各部门积极推动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,有机串联了现有文化 、教育 、医疗 、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点位,加速打造“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”,让绿色不仅铺进“家门口”,还能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各类服务。
天府绿道集团总工办管理工程师 张文丽 :环城生态区已贯通环线100公里一级绿道,建成近400处各类体育场地、100余处文化设施。我们绿道是开放式 、多功能的,日常也会联动学校 、社区 、公益组织 ,举办了很多便民公益的活动。
绿道“新空间”创造多元旅游消费新场景
除了好看好玩,各地还不断通过绿道建设,将城市及周边乡村联系起来,统筹推进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 ,营造更具吸引力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活、消费新场景。
浙江台州仙居县的永安溪绿道 ,宛若一条绿丝带,紧紧依偎着永安溪 ,自成一景,相辅相成,途经六个街道乡镇 ,串联起神仙居景区、高迁古民居 、淡竹原始森林、桐江书院等103个景观节点 。围绕这条绿道 ,当地建设了大小驿站 、快捷餐饮服务 、游船码头等设施,不仅提高游客体验 ,也创造了多元旅游消费新场景 。
浙江台州仙居县商家 胡军辉 :我们从一家店到三家店,第四家店已经在装修 ,马上也开业。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就是因为游客多了,我们饭店里面就餐的客人也多了,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。
此外,围绕绿道建设 ,当地还积极拓展各类体育健身赛事活动 ,推出了全民骑行绿道、绿色永安溪活力彩虹跑、绿道国际马拉松等一系列体育赛事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、骑行爱好者共同在山水田园风光中感受生态魅力 ,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。
不只是浙江,近年来各地聚焦市民就近健身需求,利用公园绿地、城市剩余空间 、“金角银边” ,持续新建改建一批体育公园 ,打造多类体育消费新场景 。
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雪莉:绿道这样的一个新的体育空间的出现,确实可以带动我们好多体育产业的发展 ,比如说最直接的是我们的体育+旅游。我们国家的城市绿道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尝试,比如说城市马拉松 、自行车 、慢跑 、健身跑这样的赛事,据我所知大概都已经不下十几个这样的赛事了。
绿道建设“加速跑” 折射出哪些发展理念?
近年来,城市绿道建设不断加快 。截止到2018年年底 ,全国共建设绿道5.6万公里,而截至目前,这一数字已经达到9万多公里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》显示 ,“十四五”期间,预计全国新增和改造绿道长度约2万公里。目标到2025年底,实现城市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至少1公里。城市绿道建设不断加快,这透露出哪些发展理念 ?来听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副教授郝栋的解读 。